长沙振动时效设备,时效振动仪 温先生 13475905680 021-24285451在工件的铸造、焊接、锻造、机械加工等制造过程中,工件内部会产生残余应力。残余应力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工件变形、开裂,严重影响了工件的尺寸稳定性,降低工件的疲劳寿命。 传统的时效处理方法是自然时效和热时效。但自然时效生产周期长、积压资金、占用场地;热时效又受退火温度、升降温时间速度、时效炉的温差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且投资巨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时效果求越来越高。振动时效由于时效效果好、对工件的尺寸稳定性强、经济实用、投资少、节能显著等特点,逐渐取代传统的自然时效和热时效,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实践中。 振动时效源自于敲击时效。通过专用设备使工件在固有频率下产生共振,使周期性的动应力与残余应力叠加,使工件局部产生塑性变形而释放应力。从而降低和均化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使工件尺寸精度达到稳定。 一、 振动时效的特点振动时效的实质是以共振的形式给工件施加附加动应力,当附加动应力与残余应力叠加后,达到或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时,工件发生微观或宏观塑性变形,从而降低和均化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并使其尺寸精度达到稳定。其特点有:1.投资少2.生产周期短3.使用方便4.适应性强5.节约能源,降低成本6.机械性能显著提高7.符合环保要求8.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自动化。9.可避免金属零件在热时效过程中产生的翘曲变形、氧化、脱碳及硬度降低等缺陷。二、振动时效的机理1.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振动时效使零件产生塑性变形,降低和均化残余应力并提高材料的抗变形能力,无疑是导致零件尺寸精度稳定的基本原因。由振动时效的加载试验结果可知,振动时效件的抗变形能力不仅高于未经时效的零件,也高于经热时效处理的零件。2. 从微观方面分析,振动时效可视为一种以循环载荷的形式施加于零件上的一种附加的动应力。3. 从错位、晶格滑移等金属学理论上解释,其主要观点是振动时效处理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在工件的共振状态下,给工件的每一部位(晶格)施加一定的动能量,如果施加的这个能量值与微观组织本身原有的能量值之和,足以克服微观组织周围的井势(恢复平衡的束缚力),则微观区域必然会产生塑性变形,使产生残余应力的歪曲晶格得以慢慢地恢复平衡状态,使应力集中处的错位得以滑移并重新钉扎,达到消除和均化残余应力的目的。三、振动时效工艺过程A.振动工艺装备如图所示:它是将一个具有偏心重块的电机系统(激振器)用卡具安放在工件上并将工件用胶垫等弹性物体支承。通过主机控制电机并调速,使工件处于共振状态。一般工件经30分钟的振动处理即可达到调整均化残余应力的目的。主机:控制电机的启动及调速、信号的收集、处理、显示及打印参数激振器:强迫工件振动并将电机转速及激振频率反馈回主机拾振器:把振动响应如加速度幅值等反馈回主机卡具:将激振器牢牢固定在工件正确位置上胶垫:隔振、降噪,防跑件B.工艺选择1、激振频率:选择共振区别明显处,一般铸件可以采用中频大激振力,焊接件可分频激振。2、激振力:由构件上的动应力来确定,即应保证 σd+σr≥[σ]。Σd与构件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一般铸件为∓2kgf/mm2,软钢件为∓7kgf/mm2。3、激振时间:振动的前10分钟残余应力变化快,20分钟后趋于稳定,一般认为处理20-50分钟即可。工件重量(T)﹤1 1-3 3-6 6-10 10-50 ﹥50振动时间(min) 10 12 15 20 25 30-504、激振点和支撑点:支撑点应该在工件振动节点上,激振点一般在两点支撑点间刚性较大的位置上。5、用振动时效过程中测出的动态参数曲线,根据曲线的变化、现场,及时判断振动效果,是国内外推荐认可的方法。振动时效重要的几个参数是:“支撑点、振型、激振点、拾振点、加速度、固有频率、时间。”其中振动加速度、共振频率、共振时间是决定时效工艺效果的主要参数。振动时效的实质,是在工件的低频亚共振点,稳定地亚共振振动15-30分钟左右,使共振峰出现变化,内部发生微观的弹性塑性力学变化,从而实现时效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由发布会员负责。中国路面机械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友情提醒: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营业执照等证件)及产品质量。我们原则上建议您选择经过中国路面机械网认证的 守信通 会员